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包容地下生存方顯北京之“大”
整治和規范地下室的確有必要,但整頓不等于全部清理,整頓的目的,不是把人全部趕走,而是讓人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租住在繁華都市里的地下室,是不少“北漂”都有過的經歷。地下室雖然陰暗潮濕,但房租價格相對便宜,無論對那些初來城市打拼而囊中羞澀的年輕人,還是對遭遇疾病、四處尋醫問藥的患者來說,無疑都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暫棲之所。曾有網站做過盤點,多年以前,謝娜、鄧婕、孫楠、王小丫等名人,都曾有過在北京的地下室挨餓受凍的經歷。
北京真有那么好嗎?為什么那么多人寧愿住地下室也要留在北京?有網友給出的回復是:“有人先住地下室,后住中南海。”這當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少“北漂”愿意在地下室內蝸居,“賭”的是一個未來——他們夢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他們認為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的機會更多。
北京的地下室存在了幾十年,不斷有人搬進去,也不斷有人從地下“高升”,上了“臺面”。這至少說明,北京這個城市,還是能給人以向上流動的機會,還是能包容得下不同的人、不同的夢想、不同的生活。
今天《新華每日電訊》刊發了一篇關于北京地下生活者的特稿,寫得比較客觀真實。正如文中所寫的那樣,“鼠族”的群體構成很復雜,目標也多種多樣,雖然他們身上有一些“悲情”故事,但大部分人也并沒因為蝸居地下而憤世嫉俗、顧影自憐,媒體也沒必要刻意渲染。正如一些評論所指出的,北京城市大、職位多、機會廣,不用“拼×”,相對來說公平得多,成功的機會也多很多,這正是“北漂”們所看重的。(相關報道見今日9版)
一個城市總會有一些新客人,而這些人總是需要經歷一個慢慢適應、融入從而站穩腳跟的過程。滿足不同層次居住需求的布局,正常的城市都會有,只不過有的叫“貧民窟”,有的叫“廉租房”,有的就是地下室。地下室這種方便又低廉的住所,至少給了“北漂”們一個努力奮斗的緩沖期,讓他們不至于露宿街頭,不至于因生活成本過高而被迫放棄追求夢想的權利——這也是一個城市胸襟和氣度的體現。
不過,在看到關于地下室的報道后,我心里也不禁有一絲不安。當年,“蟻族”聚居的北京唐家嶺,在被輿論用悲憫的眼光聚焦之后,迅速被有關部門整改。其結果是,大批“被蟻族”的居民被迫搬離。雖然那里臟亂差得到了改善,但他們再也找不到那樣便宜又便利的住所了。
如今,住在地下室的“北漂”們,也面臨相似的境遇。2013年7月,北京出臺《關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地下儲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員居住”,并開始了大規模整治地下空間的行動。雖然目前尚無明確的安置措施,相關部門也深知強行清退也不是上策,但在去年8月,西城區還是“在全市率先啟動清理區屬各單位自有產權普通地下室,成功清退天橋小區地下室散租、住人房間841間、建筑面積7000余平方米,搬離租住人員1500余人”。至于這1500人搬到了哪兒?新聞里語焉不詳,又或是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關心。
整治和規范地下室確實有必要,出租地下室不按規劃使用、安全隱患突出、租戶擾民等問題也確實令人頭疼,地下室發生事故的案例也時時見諸報端。但是,整頓并不等同于全部清理,整頓的目的不應是把人全部趕走,而是讓人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北京的發展與外地人的貢獻不無關系,而與此同時產生的問題也是城市發展的成本,北京也該有所承擔。記者們也不妨常常“走基層”,放下刻板印象和自我視角,看看這些不常被關注的群體,最近過得怎樣。
編輯:水靈
關鍵詞:地下室 北京 有容乃大 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