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揭秘反瀆職工作:發現難、查證難、處理難、阻力大
“反瀆局”又叫反瀆職侵權局,它和反貪局都屬于檢察院內的獨立部門,擁有獨立偵查辦案權,但不同的是反瀆局的查辦對象往往不是“貪官”,而是身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或虛度光陰不作為、或失察濫權亂作為的“昏官”,而這其中也包括公務員、警察、法官甚至是檢察官本身。瀆職犯罪也被稱為“不落腰包的腐敗”,由于其特有隱蔽性,相對于貪污犯罪難以廣為人知。
伴隨著中央反腐態勢的加強及對瀆職侵權犯罪認知程度的提高,“反瀆”一詞慢慢走入公眾視野,但仍有很多人對其不甚了解。日前,京華時報記者探訪了本市立案數最多的豐臺檢察院反瀆局,揭秘不為人知的反瀆職工作。
■揭秘之“定案”
“零口供”扳倒公檢法嫌疑人
“侯哥”是豐臺反瀆職局最老的偵查員,這名在一線工作的偵查員,因為辦案需要,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實姓名。
侯哥告訴記者,由于瀆職侵權犯罪涉案群體是具有一定社會關系的公務人員,這些人甚至包括了法官、警察等敏感職業,所以每個案件都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因此反瀆局干警的偵查工作大多是秘密進行。同時,嫌疑人社會經驗、生活閱歷及法律政策水平都很高,反偵查能力很強,對辦案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也就比較高。因此,要將外圍證據夯實,立足于即使當事人不供認,靠證據也能拿下案件的程度。
今年年初,反瀆職局在辦理某司法人員涉嫌犯罪的案件時,就遇到了一名有經驗的嫌疑人,該嫌疑人還是單位的中層領導。當時,這名司法人員對其涉嫌的犯罪行為全部否認,并且由于該案發案時間早,嫌疑人已經和其他涉案人員全部串供。
在此情況下,侯哥等人改變了進攻方向,從這名司法人員的電腦中獲取了大量修改、操作痕跡,利用技術手段恢復了此人的電腦硬盤,獲取大量電子數據,對涉案案卷材料進行筆跡鑒定,真實還原了此人涉嫌違法行為的犯罪事實,實現“零口供”定案。
侯哥說,在當今的環境下,反瀆偵查工作對信息化和現代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反瀆局也轉變了過去口供為中心的偵查模式,并逐漸放大書證、物證的重要性,弱化口供的作用,經常“零口供”結案,“這也是我們偵辦公檢法工作者嫌疑人的關鍵”。
■揭秘之“審訊”
審訊室控制溫濕度防“翻供”
由于嫌疑人多是司法人員,應對審訊的經驗豐富,而且很多人還會在法庭受審時“翻供”,稱自己遭受刑訊逼供、誘供等,因而反瀆局專屬的審訊室也有其特別的設計。
豐臺反瀆局的每個審訊室大約有10平方米,嫌疑人所坐的特制座椅前3米處,是偵查員所用的桌椅。侯哥告訴記者,這里和其他審訊室的區別在于,在嫌疑人座椅的斜后方,放著一個巨大的圓盤時鐘,“時鐘顯示訊問的時間,我們每次都需要嚴格按照規定時間進行問訊,以免嫌疑人在法庭受審時挑毛病”。
侯哥介紹說,審訊一般不超過12小時,有特殊情況可申請延長至24小時。對于一些特殊嫌疑人,他們常采用反復訊問的方式,多次交鋒慢慢擊潰嫌疑人的心理防線。今年4月,豐臺檢察院反瀆局發現并偵辦一起國家公務人員瀆職案件時,由于該案中嫌疑人都具有較強的抗審與反偵查能力,6名偵查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訊問嫌疑人和詢問證人共計40余人120余次,累計時間達一千多小時,案件才得以打開突破口。
因為每次訊問都會錄像,大時鐘除了顯示時間,還標有溫度和濕度的計量,這些都會被同時拍下記錄在錄像中,以保證每次訊問沒有采取故意調高降低溫度等類似行為的刑訊逼供,并可以在嫌疑人“翻供”時,及時拿出證據應對。
■對話
“政法系統中,我們是不受歡迎的人”
談起反瀆工作,豐臺檢察院主管反瀆工作的副檢察長王森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他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反瀆職侵權工作有著三難一大,發現難、查證難、處理難和阻力大”,反瀆局所查辦的嫌疑人身份特殊,可以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標簽,這就需要干警有比辦理普通案件更強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京華時報:既然存在“發現難”,那么平日瀆職線索如何取得?
王森:我們經常自嘲“反貪靠舉報,反瀆靠讀報”,我們是一群比普通人看報更認真的讀者,有時也會從媒體報道中發現線索。比如今年我們一共才收到兩封舉報信,大部分的案子都是我們自己尋找的,除了看報我們還經常外出溜達,像特務一樣四處打探。
京華時報:如何打探?有特殊的尋找線索方式嗎?
王森:為了尋找案源,我們針對特定行業,有目的性地展開特情工作。我們通過分析瀆職案件的基本規律,對公安、法院、工商、稅務、建委等特定部門、特定行業進行重點監控、實地走訪,積極參與重大責任事故的評估討論,打探瀆職犯罪線索。今年我們立案14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侵權案件,并且實現了全部結案,這個數字在全市都是非常罕見的。
京華時報:公檢法和你們是一個系統的,你們也去打探?
王森:我們偵辦案件的對象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這個群體甚至包括了公安、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者,只要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權謀私,他們就能立案偵查。所以在政法系統中,我們都是“不受歡迎”的人。政法系統中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工作性質,所以大多數人都避而遠之,因為和反瀆局的人一談話,很容易讓人誤會。
京華時報:如果老百姓發現瀆職侵權犯罪怎么辦?
王森:查辦瀆職侵權犯罪需要群眾的大力支持。群眾發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侵權犯罪行為,可以向檢察院設立的“舉報中心”舉報,由“舉報中心”將有關材料移送反瀆局查處。
■揭秘之“應對”
救護車“專治”裝病嫌疑人
在審訊室內,記者還發現了一張折疊床。侯哥告訴記者,這是為了讓一些疲憊及身體不適的嫌疑人,在接受訊問時得以休息。
此外,為了應對嫌疑人的各種狀況,豐臺檢察院反瀆局和豐臺醫院建立合作,配備專門的救護車隨時待命。“一旦嫌疑人身體有異樣,我們能在5分鐘的時間內把救護車叫來及時送醫”。侯哥告訴記者,這種做法首先能夠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健康權利,同時也讓一些想裝病逃過審訊的嫌疑人無法得逞。
“經常有嫌疑人問著問著就趴在桌上稱不舒服”,侯哥說,因為公檢法嫌疑人對審訊技巧和辦案心理了如指掌,經常有人用裝病的方式逃避訊問,“不過救護車能在5分鐘內趕到,如果嫌疑人是裝病,那么很快就會被識破”。
今年4月,反瀆局偵辦了一起涉嫌瀆職案件,在侯哥等人將一名女嫌疑人傳喚訊問后,她并不配合,張口就否認自己所涉罪行。在偵查員們拿出一些證據后,她又突然沉默并趴在桌子上稱不舒服。為了安全起見,侯哥等人將她扶上折疊床休息,并聯系豐臺醫院120救護車將其送往醫院救治。“我們幾個一夜未睡跑前跑后帶她做檢查,進行就醫陪護,但經過所有檢查,醫院認為她身體沒有任何問題,她企圖用裝病逃過訊問的計劃最后也沒有得逞”。
■相關鏈接
瀆職損失是貪污的17倍
當人們已經普遍將貪污賄賂看成是“罪”的時候,瀆職犯罪還被不少人認為只是個“錯”。而實際上瀆職侵權犯罪比貪污賄賂犯罪的危害更大。
最高檢曾把貪污賄賂犯罪和瀆職侵權犯罪做了一個比較,把所有的案件涉及金額除以案件數量,把每個案件造成的損失都統計出來,得出了一個結論:貪污犯罪個案損失平均是15萬元;瀆職侵權犯罪的平均個案損失是258萬元,是貪污案的17倍多。
豐臺檢察院檢察長葉文勝2011年來到豐臺院任職。三年來,豐臺檢察院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案件92件、113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717余萬元。
豐臺檢察院反瀆局實有干警6人,平均年齡僅32歲。這支年輕的隊伍在2014年立案14件,位列北京市檢察系統第一名。其中還包括本市最大的拆遷腐敗案,這些案件目前均已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
編輯:羅韋
關鍵詞:嫌疑人 反瀆職 工作 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