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國家公祭日>分析評論 分析評論
國家公祭日發起人:公祭日是對人類尊嚴的捍衛
鄒建平三次遞交建議 趙龍從2005年就開始呼吁
原標題:國家公祭日發起人:公祭日是對人類尊嚴的捍衛
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其實多年來,每到這一天,中國多數城市、尤其是南京都會舉行相關紀念活動。2014年2月27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得知這一消息,全國人大代表鄒建平和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趙龍都感到非常高興。
12月9日,記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見到了鄒建平,2012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鄒建平第三次遞交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建議: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鄒建平告訴記者,他會在2012年提出這個建議,也是因為當時發生的一起事件。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鄒建平
這個主要是因為在那一年的二月份,二月二十幾號,南京有個代表團到名古屋訪問的時候,名古屋的市長公開否認大屠殺,這個事情當時還蠻大的風波,尤其南京人都非常憤怒,而且當時南京和名古屋還是友好城市,叫姐妹城市吧。
鄒建平告訴記者,發生這個事件之后,剛好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找到他,希望能他能在全國人大會上提出把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鄒建平當即答應。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 鄒建平
更多的我覺得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捍衛,對生命的一種敬畏,對世界和平的一種維護,對國際正義,對歷史,大家始終是要保持一種清醒的一種記憶。而不是時間長了以后就逐漸麻木了甚至遺忘了。
趙龍是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在2005年就開始呼吁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國家公祭日。趙龍告訴記者,2004年他來大屠殺紀念館參觀時覺得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那段歷史都不了解,因此萌發了他提出國家公祭日的想法。
同期原全國政協委員 趙龍
國家公祭日,就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做法,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念活動,以及日本廣島原子彈受害者他們的活動,特別是我有感觸的是日本作為一個加害國,他對于原子彈受難者,有這么隆重的紀念,可是我們12月13號的悼念活動,雖然也辦得很好,但是畢竟是地方性的,它的規格、它的規模、它的影響力,還是遠遠還不夠的,所以我覺得應該在國家層面上,來進行紀念活動,因此我覺得國家公祭日這樣一個名稱是比較合適的。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是一段悲劇的歷史,但是越是這樣的悲劇越值得人們反思。
同期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館長 朱成山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不太喜歡悲劇文化,像南京大屠殺應該說是一個苦難文化、悲劇文化,我們喜歡更多的是樹碑立傳,但是往往悲劇,它更能夠打動人,可以教育人們。我們中國人就是因為過去的積弱積貧,我們的國防不強,國家國力不強,遭到日本侵略者屠殺,我們現在把國家建設好,我們把南京建設好,不再是過去受創傷的南京,建造美麗的南京,有什么不好呢。
據悉,當天還舉行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的頒獎儀式,鄒建平、趙龍等十一位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或紀念館的工作做出貢獻的中外人士獲得了這項殊榮。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公祭日 捍衛人類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