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曝“潛”惹禍?
最近,有兩件司法系統人員因“自曝家丑”而受到影響的事件受到廣泛關注——近者是河南法官諶宏民因吐槽“領導亂打招呼”“法官難當”而被記過調崗;遠者是曾自己舉報自己在9年前因“領導干預”而辦案有誤的安徽退休檢察官孟憲君,最近他被紀檢部門約談被指“泄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件事都和領導“打招呼”脫不了干系。
“打招呼”這個詞,在漢語里有兩層意思:它可以是人們見面時相互致意的問候,也可以是事前或事后就某項事情或某個問題予以提醒和關照。不過,這個看似簡簡單單的“提醒和關照”,背后的意味卻非常豐富,常常能引發很多聯想。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河南法官諶宏民因一民事糾紛案,被一方當事人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請申訴,控告其枉法裁判。他在接受采訪時堅稱判決沒有問題,但是,隨后他卻大倒苦水,稱這個案件的另一方當事人是省會某領導的親戚,感慨“領導亂打招呼”“法官難做”。
經過3個月的調查,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前天公布對此事的調查結果:“2014年8月28日,漯河中院民一庭副庭長諶宏民因其承辦的民事案件在接受媒體采訪后,私自宴請記者,并在醉酒后發表不實言論,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我院決定給予諶宏民記大過處分,依據有關規定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按照法定程序免去諶宏民民一庭副庭長職務,并調離審判崗位。”
網友@愛在重陽調侃道,“該法官的言論,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而網友@老胡-公民時評則直截了當,“這就是說實話的后果”。
法官諶宏民的“酒后之言”,真的被很多網友聽進去了。而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其采取的嚴厲處罰,卻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在人們看來,這是欲蓋彌彰。學者@童大煥說,法官發牢騷說領導亂打招呼、法官難做,結果被免職、記大過、調離審判崗位,這恰恰說明,有非法治的力量在干預法官的人格、言論和審判獨立。
其實,漯河市中院的這種處理方式,對司法系統內部的自我監督采取不認可的態度,也不是新鮮事。據媒體報道,就在剛剛過去的“憲法日”當天,去年向最高人民檢察院舉報自己因領導干預而辦錯案的退休檢察官孟憲君,被安徽省淮北市檢察院紀檢人員“約談”。而約談的內容,據孟憲君自己透露,則直指其向媒體“泄露國家機密、檢察機密”。
@鄧學平律師在新京報上發表評論認為,在對于一個經由法院公開審理、公開宣判多年的普通刑事案件而言,司法程序早已成為既定事實,再無秘密可守。那么,孟憲君到底泄了什么密?@東方網評論的文章一語中的:孟憲君自我舉報的違心辦案、違法辦案、受到上面壓力這些問題,對外界以及案件當事人來說確實是不小的秘密。如果這個案子被翻過來,一些辦案人員特別是有關領導受到追究,還有些幕后人物被搞得灰溜溜,絕不是有些人愿意看到的,這恐怕才是真正的秘密。
不過,淮北市檢察院7日公開作出回應稱,孟憲君向媒體反映的情況,與檢方掌握的情況有出入。檢察院已就有關情況與孟憲君溝通,將在適當時候公布有關事實真相。
盡管如此,至少從網絡輿論來看,選擇相信孟憲君的人,似乎仍占多數。究其因恐怕在于,這種領導“打招呼”就可以干預司法的現象一直比較普遍。
事實上,這種“打招呼”干預司法的現象早已被有關部門注意到,并已成為中央三令五申想要革除的弊病。@光明網在一篇評論中指出,2011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公布《關于在審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內部人員干擾辦案的若干規定》,要求法院領導干部和上級法院工作人員,“非因履行職責”,不得過問正在辦理的案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也認為,四中全會強調的“領導不能干涉審判”,不會是無的放矢。
因而,一紙語焉不詳的“通報”、一場遮遮掩掩的“約談”,不僅無法打消大家的疑慮,反而讓人們越想越發毛,因機緣巧合而暴露出的“冰山一角”背后,還隱藏著司法系統多少秘密?還有多少領導打的招呼在起作用?而更值得追問的是,相關單位這種對待監督和批評的態度,將會給改革帶來多大的阻力?
媒體人@吳龍貴認為,從現實角度來看,由于信息不對稱,來自于司法從業人員的內部舉報,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率的一種治理路徑。但這些事件的處理結果,則有可能令公眾擔心,如果這種內部舉報動輒得咎,那么今后誰還敢舉報“領導打招呼”,又如何才能走出這種監督悖論?
法院系統和檢察系統應該是最懂法、最講證據的機構,也應該是法律的執行者和護航人。如果連法官和檢察官都要在一些因素的干擾下,被迫讓權力暫時凌駕于法律之上,或者因一些并未向社會詳細公開依據的處罰而被迫緘默,依法治國的理念離實現法治中國的理想,就真還有點遠。
編輯:曾珂
關鍵詞:領導亂打招呼 孟憲君被指“泄密” 河南法官諶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