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委員熱議戶籍制度改革:抓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7月30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宣告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傳統的“農”和“非農”戶口身份將不復存在。這讓為之呼吁了多年的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欣喜不已。
“戶籍政策事關億萬民眾的切身利益。此次改革政策的出臺,是順應民意的積極舉措,具有深遠的意義。”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杜惠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去年兩會期間,杜惠平就曾通過提案建議加快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進程,創新戶籍管理理念。
“戶籍制度改革應該將重點放到剝離附著在戶口上的各種不平等的公共服務上面來。”杜惠平認為,現有戶籍制度的最大弊病在于城鄉戶籍背后的巨大福利差距,而改革的核心就是逐漸消除這一差距,使得人人享有統一的“國民待遇”。他建議將實現戶籍人口和非戶籍人口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抓手”,“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是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衡量改革成敗的主要指標”。
“相較于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執行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難。”杜惠平指出,戶籍制度改革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政府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實現社會管理制度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真正實現城鄉待遇一體化。
與杜惠平委員觀點相同,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看來,中小城市的發展是中國未來人口城鎮化的重大的問題。而要破解這個問題,除了戶籍制度改革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關鍵。“底線要公平,制度要統一。”遲福林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核心問題在于實現公共資源配置由行政配置向人口配置轉變,實現大中小城市公共資源配置的均等化,而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將為這一轉變提供保障。
此次戶籍制度改革提出不同規模城鎮戶口遷移的不同政策。對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引導人口“梯度轉移”這種制度設計,多年來持續關注新型城鎮化、戶籍制度改革等話題的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委主委錢學明表示非常認同。在他看來,戶籍新政如何落地收效,仍有諸多難題待解,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讓農村轉移人口擁有城市住房。
錢學明認為,沒有住房的農業轉移人口流動性較強,對城市管理、企業發展、個人成長都不利。而安家落戶之后,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子女入學等問題的解決就可以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新型城鎮化就要抓住并解決住房這一核心問題,為農業轉移人口提供在城市里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
“應該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向中小城市流動,促進中小城市發展。”錢學明認為,除了用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的形式為農業轉移人口解決住房問題外,各中小城市應設立農業轉移人口住房優惠貸款,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開辟一條簡便、快捷、可行的政策路徑,讓他們在城市里能夠居有定所。“這樣能為中小城市帶來穩定的產業工人和消費人口,并吸引企業主動將資金、產業向中小城市轉移,促進中小城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錢學明為此提出了具體建議,可以一次性給予每戶農業轉移人口家庭優惠貸款用于購買城鎮商品住房,商業銀行提供住房貸款,財政給予貸款利息補貼,保證農業轉移人口承擔的購房利率低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戶籍 人口 制度改革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