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養老金投資方案研究3年無果 趴銀行20年損1.3萬億
三年前,國內曾掀起一場關于養老金投資體制改革的“全民討論”,三年后,投資方案仍未出臺。與工資增長相比,趴在銀行賬戶的基本養老金在此前20年的損失高達1.3萬億元。
2011年11月,彼時新任證監會[微博]主席郭樹清發表言論,大力倡導和推進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進入資本市場,提高收益率。養老金入市的討論自此掀開,主張與反對兩種意見同時出現。業內專家多認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體制應盡快進行市場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改革,如果維持現狀,長期滯后的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體制將繼續導致基金的天量損失。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雖然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累計資產總額已達4.77萬億元,占當年GDP高達8.3%,但由于多元化和市場化的投資體制沒有建立起來,絕大部分基金作為財政專戶存款“躺”在銀行里“睡大覺”,購買國債和委托投資的合計僅為711億元,還不到資產總額的零頭。
事實上,由于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投資運營難以建立起來,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仍然維持著“很差”的現狀。
若與其他指標相比,養老金縮水數據觸目驚心,其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年金基金收益率(投資收益率幾何平均值8.35%),還低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收益率(年均收益率9.02%),更遠遠低于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20年來城鎮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14.85%)。
據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基本養老保險在過去20年來的損失量化后分別為:以通脹率(CPI)作為基準,貶值將近千億元;以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收益率為參考基準,損失將高達3277億元;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收益為參考基準,潛在損失將近5500億元;以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作為參照,福利損失將高達1.3萬億元。
盡管《社會保險法》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不過,人社部最近一次的回應仍是“將根據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整體工作進程,抓緊制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辦法。”
“雖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體制‘2011改革’無果,但其基本經驗告訴人們,改革總比不改革要好。”鄭秉文表示,“2011年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其初衷是新建機構,采取“專門機構投資運營模式”。不過,“2011改革”意外收獲的是廣東千億委托投資,初衷和結果不一樣。
鄭秉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養老金投資運營應選擇“專門機構投資運營模式”,就是新建一個統攬全國、市場化、多元化的投資機構,對全國的社會保險基金資產進行統一和集中投資,與“政府部門投資運營模式”和“市場機構投資運營模式”相比,這符合中國的國情,是上策。
從基金規模上講,鄭秉文認為,未來社保基金規模龐大,一支基金肯定是不夠容納的,至少應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比如,到2020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規模至少要3000-4000億美元的規模;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目前已超過5000億美元。
“就目前世界各國已有的實踐來看,還沒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市場化的養老基金機構投資者,所以,未來的規模預測顯示,我們至少應有兩三支養老基金投資機構。”鄭秉文說,多支基金主體可以產生競爭,還可以各有側重。另外,資金來源于財政的主權養老基金,與來自于繳費的養老基金的風險容忍度是不一樣的,應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所以,新建機構是早晚的事情。
編輯:羅韋
關鍵詞:基金 投資 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