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今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合理區間

2014年10月11日 09:23 | 作者:陳學慧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10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發布報告,對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直接表現、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此輪房地產調控的本質等眾多經濟熱點、焦點話題進行了分析和預判——

  10月10日,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在北京發布秋季報告。報告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為7.3%左右,比今年春季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報告同時預測,中國經濟2015年增速將繼續放緩至7%。

  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仍處于緩慢、脆弱的復蘇之中,但各國步伐不一。世界經濟復蘇狀態的不均衡性和易變性,短期內將給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帶來挑戰,長期則對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戰略性決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國內資源環境約束加強、國際經濟復蘇不穩定的雙重壓力下,我國進入經濟增速趨向潛在水平、物價漲幅趨于適度、新增就業趨于穩定、經濟結構趨于優化的“新常態”。

  “新常態”下須有新動力

  “很多人對‘新常態’的理解,或多或少地認為是‘困難’。事實上,‘新常態’是中國經濟進入更長時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中國社科院副院長、“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總負責人李揚表示。

  李揚分析說,從“三駕馬車”來看,目前消費穩定,外需進入基本穩定狀態,投資最具有調控空間。投資中的突出矛盾是產能過剩,投資增速下降就是要擠干水分,削減落后生產力的投資。當前,投資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商業投資相對較少,基礎投資來源不穩定、去向不明晰。因此,必須理順投資體制,創造一個有利于吸引投資、引導投資、提高投資效益的商業環境。

  “不僅是中國,全球經濟都進入了‘新常態’。”李揚認為,全球經濟“新常態”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經濟增長都在放緩;都在去杠桿化;再平衡是長期任務;經濟同步性下降;治理體系正在重組。中國經濟的“新常態”直接表現為經濟增速放緩,這是因為資源配置效率、技術效率、要素供應效率在下降。也就是說,目前經濟增長的基礎,比如人口、投資、儲蓄、利率等,都處于“新常態”。

  “新常態”下必須有新動力。李揚強調,要用改革的方式促進增長,營造空間。

  經濟增速仍在合理區間

  社科院的報告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7.3%左右。

  報告指出,由于中國經濟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結構性減速有一定的必然性、復雜性和合理性,但中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合理區間,改革紅利的釋放也需要一個過程。

  此次對2014年的預測結果比今年春季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于:占總投資四分之一的房地產投資的增速顯著下滑,房地產市場處于深度調整期;盡管政府加大了對占總投資五分之一的基礎設施的投資,預計全年增長20%以上,但因融資制約、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的存在,難以完全對沖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

  同時,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外需難以大幅提升、消費總體平穩、投資因制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等因素而難以長期維持高速增長,投資效果系數及投資回報率都在降低。當前,投資對于穩增長仍起關鍵作用,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卻在減弱。

  報告預計,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將達59.5萬億元,名義增長14.7%,實際增長14.1%,增速比2014年進一步回落;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1.5%和10.3%,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綜合考慮到國內外需求因素及大宗商品價格因素,2015年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4.9%和3.2%。

  報告指出,在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需要促進內需平穩均衡發展,促進研發、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促進居民合理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同時加大基礎社會保障投入,促進居民消費。

  財政和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尚難以形成明顯支撐。在這樣的形勢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十分必要。

  在財政收入增長減緩的“新常態”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著力調整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積極的財政政策應以“穩增長、擴內需、保民生”為核心目標,減少財政對市場經濟的直接干預,重點加強彌補市場缺陷與失效的職責。可采用增發國債的方式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繼續完善“營改增”,擴大市政債試點地區和發債規模。遵循最大限度滿足公共需求的原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減少專項轉移支付比重,增加一般轉移支付比重,大力加強基礎社會保障,大力扶持老齡產業發展。同時,加強財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實施跨年度預算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年度預算中期調整機制,增強預算科學調整的靈活性,按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編制預算。

  同時,報告認為,“新常態”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應把重點放在定向寬松上,做到主動有效預調。具體來說,要創新信貸政策工具,實施定向寬松的結構性信貸政策;主動有效預調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宏觀審慎政策逆周期調節框架和風險管理框架,促進社會融資條件改善和金融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今年以來,央行創新性地使用了再貸款、PSL和定向降準等結構性工具,著力引導社會各類資金用于支持實體經濟,但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當前,在融資總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難下既與體制機制障礙相關,又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發展階段、發展模式有關,更與金融機構市場化選擇有關。這就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結構調整。

  房地產調控不同以往

  報告提出,2014年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年。與2008年、2011年的兩輪調整不同,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并非源于外部經濟危機或內部強力調控政策,而是行業發展周期自發調節的結果。具體來說,是由供需結構性失衡、住房庫存增加、融資成本上升、2013年價格與銷售基數高等因素引起的。

  報告分析認為,房地產市場調整的短期宏觀效應表現為:房地產投資增速顯著回落;對上游產業聯動的影響是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對下游產業聯動的影響是降低家電家具、裝飾裝修等消費需求,地方土地財政和房地產銷售環節相關稅費收入降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來源減少。

  我國房地產業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其前提條件是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與住房需求的增長速度應相互協調,超出住房需求增速的過快投資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當然,在少數住房供給形勢仍然緊張、房價仍然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還是要面對不同需求增加多層級的房地產投資和供給。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經濟 投資 增長 中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