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李娜退役惋惜并祝福 盤點那些離開世界賽場的中國網球職業化探路者
原標題:盤點那些離開世界賽場的中國網球職業化探路者
19日,李娜通過個人微博宣布退役。作為中國最成功的網球職業球員,她的退役再次引發人們對中國網球職業化的討論,讓我們回憶這一段歷史,盤點那些已經離開世界賽場的中國網球職業化探路者。
李芳:孤獨的先行者
出生于湖南衡陽的李芳,是李娜這一批選手的前輩,她的巔峰時期是在上世紀90年代,被譽為亞洲“網球女皇”,曾在1992年澳網公開賽上打入女單正賽第三輪,這個紀錄直到12年后才被李娜超越。
在那個炒作很少、網球不流行的年代,李芳并不是大紅大紫的明星,甚至我們現在去尋找李芳當時的故事都很少。從1996年開始,李芳從國家隊退役后,赴美國網校訓練,并開始在世界各地參加職業巡回賽,靠獎金維持生活,在這期間,她的世界排名最高時達到36位。
李芳的這段經歷或許正是現役金花“單飛”的雛形,但在那個時代,只能用“在孤獨中悄然綻放、孤芳自賞”來形容她,在1998年澳網首輪以0:6負于一位法國選手后,她在場上忍不住哭了起來,可見李芳當時的心境,也可見在當時“單飛”的路多么難走。
1999年后,受傷病困擾,李芳的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路,2001年,李芳退役。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李芳在回顧自己職業生涯時說,中國網球要想走向世界,惟一出路就是與國際接軌,走職業化道路。
易景茜:體制內的探路者
在上世紀90年代,李芳和易景茜是中國女隊最出色的選手。但她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從小被國家三級體制培養起來的她們,除了奧運年前的那一年,出國比賽的機會同樣少之又少。
生于江蘇的易景茜在網球場上素有“高炮手”的稱號,她曾在1996年、2000年兩次參加奧運會但均止步于第一輪。殘酷的現實讓人們意識到,中國網球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走職業化道路。
中國網球的職業化嘗試從90年代末開始,中國網協為易景茜等選手找外教、盡量尋找出國比賽機會。但限于條件,這些舉措對當時的中國網球來說有些杯水車薪。
易景茜從1999年7月起被中國網球協會送出去參加國際排名賽。一人漂泊在外,易景茜心里有著許多的酸甜苦辣。她對記者說,參加職業巡回賽事就是一年里從頭打到尾,很少有休息的時間。每周都有一場比賽,打完一場又要坐上飛機趕到下一站。這樣的日子非常辛苦,而且很枯燥和單調。但是她心里明白,既然要打職業比賽,她必須這么做。
2000年1月,在墨爾本舉行的澳網公開賽中打入第三輪,平了李芳在澳網的紀錄。2001年易景茜退役后她回到江蘇省網球隊做了一名教練,之后曾擔任國家網球隊二隊教練。
晏紫:走上真正職業化的道路
2002年以來,國家體育總局網球管理中心對網球實行“雖然帶球員參加職業巡回賽,但依然保持國家隊統一管理的‘家長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中國網球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晏紫和鄭潔組合率先在大滿貫賽事中為中國取得突破,2006年,這對“金花”組合獲得了澳網、溫網女雙冠軍。
但在這種體制下,網球運動員除了參加職業巡回賽,還需要代表國家、省市參加各類比賽。在各種利益的博弈中,運動員與國家網管中心、省市體育局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李娜在2005年中網首輪輸給克雷巴斯后說,一年來水平沒有任何進步,自己對待在國家隊感到茫然;十運會網球女單半決賽輸給彭帥后,李娜批評了國家隊的獎金分配制度。
基于種種考慮,2008年底,國家體育總局網球管理中心作出重大創新:允許運動員自主訓練、自主參賽、自負盈虧,讓四名成績突出的女球員鄭潔、李娜、晏紫和彭帥轉變為真正的職業球員,從“群飛”轉為“單飛”。這被認為是“走上了一條真正意義的網球職業化道路”。
此后,雖然晏紫的成績并未取得太大進展,但鄭潔、李娜、彭帥則在大滿貫賽事中不斷突破,迎來中國網球發展的最好時光。
但是,展望未來,中國網球人才目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一些中生代選手似乎遭遇瓶頸,她們的訓練設施和條件比以前要好很多,國內的網球賽事、網球氛圍也比當年火熱百倍,但這些“小花”卻遲遲無法取得突破,癥結或許正在于職業化不徹底,因此中國網球職業化仍然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
2011年退役生子的晏紫盡管在2012年8月宣布復出,但近兩年卻很少參加大型比賽,相夫教子可能是她目前最主要的任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她也表示過“退役后開美甲店”的愿望。(完)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李娜退役 李娜 中國網球 網球 李芳 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