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被要求”聆聽的報告永遠不乏瞌睡者
近日,一組名為《老院士站著講 大學生趴著睡》的照片在網上熱傳。根據所配文字說明,9月16日下午,92歲高齡的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主吳良鏞一手拄著拐杖,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一步步緩緩走上人民大會堂報告臺,堅持站著35分鐘講完了以《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為題的報告,但放眼臺下,大批后排學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9月16日中青在線)
說起來,“臺上唾沫橫飛,臺下昏昏欲睡”這樣的場景公眾并不陌生。別說是一場普通的報告會,即便是像兩會這樣的嚴肅場合,也經常有媒體抓拍到打哈欠、趴桌上睡覺的情況。但鑒于這一次作報告的是被譽為“中國人居之父”的吳良鏞院士,此事還是引起了輿論的廣泛熱議。特別是按照自稱參加了這個大會的@陳亞勛 的說法,包括吳良鏞在內的三位院士“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科研”“講的都很實用”,一時間,對于在場學生“為什么有睡覺的”不理解和指責,漸漸壓過對于此類報告會陳詞濫調的指責,甚至有人借此一棍子否定如今的研究生。相比前一種指責,這種否定同樣過頭了。
不可否認,作為我國建筑領域的泰山北斗,吳良鏞院士無論是在科研造詣,還是人格精神方面都令人尊敬、值得學習。不過,從此次他演講的題目《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來看,恐怕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宣導,而非專業的學術報告。用時下流行的話講,這一次的大會報告更像是一碗“心靈雞湯”。
當然,即便是“心靈雞湯”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某些身處低谷或者陷入迷茫的人來說,時不時喝上一碗“心靈雞湯”可以起到提振精神、激發斗志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盡管不乏詬病之聲,但如今書店里賣的最好,微信圈里被轉最多的還是這一類的書籍和文章。但正所謂“青菜蘿卜、各有所愛”,有人需要“心靈雞湯”,就一定也有人膩歪這種理想灌輸。考慮到此類專門針對“首都多所高校新入學研究生”的報告會,聽眾并非自愿前來聽講,而更多的是被學校組織來接受“教育”,所以出現有人趴著打瞌睡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令人奇怪。
事實上,那些趴著睡覺的學生,恐怕并不像有些人指責的那樣就一定是不思進取的學渣,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吳老的演講內容不感興趣。在別的什么報告會現場,或者換一個演講主題,說不定他們就是坐在第一排,聽講、提問最積極的那一位,也未可知。
學術報告、名人演講是大學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過來者,我至今懷念那些站在桌子上、擠在角落里聆聽報告的美好時光,它讓我收獲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道理。而對于那些“被要求”參與的大會,則多半已經沒有印象了。這個道理能不能套用到這次事件的解釋上,我不好說,但對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的確是時候反思一下:過去那種統一組織、命令式的報告會究竟有多少價值了。畢竟,大學生不是小孩子,他們有各自的興趣愛好,更有選擇聽不聽報告、聽哪個報告會的自由。
編輯:曾珂
關鍵詞:92歲教授站著做報告 臺下學生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