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女方家長提問如連珠炮(圖)
相親角
“做啥工作?”“家住哪里?”……連珠炮似的提問讓你應接不暇。十多年來不斷上漲的人氣,讓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儼然成了當地一道風景線——據稱是國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群眾自發組織相親活動。然而,“黑中介”的涌入讓“相親角”逐漸變了味,更有傳言說當地可能將其取締。近日,本報記者隨一位男青年實地探訪這個“相親超市”,解讀隱藏在其中的“市井生態”。
“相親角”百態
“就是一部涵蓋人間冷暖的大戲”
聽聞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可能要取締,大學畢業后選擇在上海就業的顧彤亮這個周六特地起了個大早,趕去“相親角”再看一眼。
這不是小顧第一次到“相親角”去“領世面”了(滬語,即“開眼界”)。一路上,小顧跟記者聊起了對被外地來滬青年認作“相親大超市”的“相親角”的看法。
“第一次去人民公園,純粹為了圖新鮮。可能因為我個子高,剛進公園就有不少阿姨叔叔來問我情況。”顧彤亮告訴記者,之前聽說上海剩女多過剩男,到現場看完果真不假,“通常的比例是三五個女孩的家長圍著一個男孩父母問。”
但過了沒多久,小顧就有點灰心了,而原因無外乎“房”事。“無論直截了當還是拐彎抹角,上來都打聽‘你住哪兒’,‘租的還是買的’。像我們這樣大學畢業的普通白領,怎么可能會有房子。”說到這里小顧有些激動。
“第一次去的時候確實有點情緒,但后來慢慢想通了——這就是現實。人家女孩希望有一個穩定歸宿,這無可厚非。”顧彤亮苦笑著說,來上海6年多了,不過真正“體會”這座城市的滋味,還是在畢業后的這兩年,“特別是‘相親角’,就是一部涵蓋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的大戲。”
要求“太物質”
“生活壓力讓我們不得不如此”
周六早上10時多,人民公園里已經游人如織,但人氣最旺的還是“相親角”。“平時人也有,但主要都是雙休日來。”一位像志愿者的阿婆正在疏導人群。兩邊樹上,還拉著“加強相親角綜合治理,堅決取締無證婚介”的橫幅。
記者問一位大叔,為什么家長都集中在周六來?大叔的話頗具代表性。“因為周六父母談好后,孩子周日就可以見面了。如果周日談,第二天他們都要上班了。”
記者隨小顧一路往里走,不時有阿姨上前詢問。身經百戰的顧彤亮明顯已經能夠從容應對。
在回答了幾位家長的詢問后,顧彤亮對記者說,自己在這里屬于“配角”,“沒有光鮮的簡歷,又沒房沒車,父母還在老家。”
“不是我們要求高,是結婚成本和生活壓力,不得不讓我們對物質條件有所考慮。”一位擺攤的阿姨對記者說。記者粗略看了她女兒的情況,碩士畢業、月入過萬。
掛滿“藝術照”
“為孩子找對象,挺下血本的”
記者獲悉,人民公園“相親角”存在已將近十年了。公園5號門邊上的一條藍色頂棚的走廊,每到雙休日就掛滿了各種征婚啟事和青年男女的照片。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如今掛出的照片已經不只是簡單的打印沖洗,而是制作考究的藝術照。
“現在為孩子找對象,都挺下血本的。”徐老伯席地而坐,熟練地撐開雨傘,把女兒的照片掛在傘尖上。
宋阿婆為了29歲的女兒,已經堅持在“相親角”擺攤3年了。記者上前問她,沒有成功過嗎?宋阿婆的回答很實在,“人家有意向我們不滿意,我們有意的,人家或許有其他選擇。相親嘛,本來就是雙向的,合適的還能湊到一起,那是緣分。”宋阿婆跟記者說,“相親角”里有所謂的“黑五類”——年齡大、形象不佳、職業歧視、有婚史和無房無車。“我們年輕時還是看人的,現在都談條件,時代不一樣了。”
3年駐足“相親角”,也給宋阿婆積累了相當的“識人”經驗。“看一個人穿著打扮,不在于名牌,而在于是否得體。”
宋阿婆經常問男方“小區里停車方便嗎?”“回去高架堵車嗎?”“你別小看,這里面的門道多著呢。”宋阿婆向記者解釋,如果停車位按天計算,15元以內的說明住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老公房或者郊區的中檔商品房。再看走不走高架,如果走高架,再算下他到家時間,就知道他住郊區還是市區,對方大致條件就清楚了。
取締“相親角”是謠言
“這種以父母出面‘代相親’為主體的相親方式,其實質就是一種將子女‘推銷’出去的過程。”心理學家任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親角”存在一種無形的“契約”,那就是“門當戶對”,“因為孩子雙方都沒見過面,父母之間所謂‘合適’都是各種條件的對等。”
火爆的相親市場也讓部分企圖借此牟利的“黑中介”混了進來。對此,9月初,上海民政、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對人民公園“相親角”進行聯合整治。
不過,讓當地主管部門始料未及的是,有關“相親角將被取締”的傳言甚囂塵上,一時讓不少急于操辦兒女終身大事的家長心急如焚。
對此,上海市黃浦區綠化管理署書記蔡銘鴻表示,公園不會干預市民自發形成的“相親角”。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相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