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天津市政協:港澳臺僑商的投資積極性誰來保護
天津市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聚焦港澳臺僑資企業發展
港澳臺僑商的投資積極性誰來保護
本報訊(見習記者 劉柳)“港澳臺僑商因身份差別導致的政策差別不利于這些企業的發展。尤其被取消了‘超國民待遇’后,僑資企業也不享有目前各級政府為扶持本地民營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而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影響了港澳臺僑商的投資積極性。”6月27日,天津市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為港澳臺僑資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體系”議題,委員們與市臺辦、僑辦、商務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討論。
截至今年5月,天津累計批準香港在津投資企業7714家、臺灣在津投資企業2019家、澳門在津投資企業163家、華僑華人投資企業3800家。但與先進地區相比,天津市港澳臺僑資企業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天津大部分的港澳臺僑資企業屬于中小企業,在技術更新、升級轉型過程中一直存在融資困難問題,限制了港澳臺僑資企業的長足發展。”崔可賢委員說,加快港澳臺僑資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建議天津調研出臺華僑投資權益保護法規,建立保護和服務華僑投資的長效機制。
“天津先后4次專門針對臺資企業頒布優惠政策,但是從各種政策出臺到現在,政府在執行和落實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不到位問題。如優惠政策送達機制不夠完善,某些政策多停留在原則的表述上,缺乏實施細則。”葉惠麗委員提出,要集中將惠臺政策統一歸納,突出針對性,發布《支持臺資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并嘗試建立惠臺政策效果的實施評價體系。
委員們圍繞促進港澳臺僑資企業發展、完善落實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等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參加會議的政府部門負責人認為建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在制定政策和下一步工作中應充分吸納。天津市商務委提出了下一步服務港澳臺僑資企業發展的主要措施: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跟蹤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等。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港澳臺 僑資 企業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