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還有多少“醫學會們”在靠獨家斂財?
近日,國家審計署在官網發布審計報告稱,衛計委主管的中華醫學會等33個社會組織和醫管所等9個所屬事業單位,利用所在部門影響力,采取違規收費、未經批準開展評比表彰、有償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計17.79億元。其中,中華醫學會于2012年至2013年在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中,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7月1日《中國經濟周刊》)
中華醫學會被審計署點名,不過就是捅破行業內的窗戶紙而已。不妨回顧下被官方認定的幾個斂財伎倆:比如用廣告展位、醫生通訊錄和注冊信息等作為回報,以20萬元至100萬元價格公開標注不同等級的贊助商資格;又比如未經批準違規收取資格考試復訓費1965.04萬元,將618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收入1.14億元存放賬外等。公眾不禁要問一聲:一個號稱是社會組織的非官方機構,何以有如此大能量逼著藥企與醫生乖乖圍著它轉?
一言以蔽之,秘密恰在于“行政資源”在其間長袖善舞。
中華醫學會成立于1915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社會組織之一,目前由民政部作為登記主管,業務主管單位是中國科協,但其章程上寫明,業務上還接受“衛生部(現國家衛計委)的指導和管理”。實際上,中華醫學會的很多主要業務,如繼續醫學教育、專科醫師培訓、考核、醫療事故鑒定、醫學科技項目評審、臨床應用新技術論證等,都來自國家衛生部門“獨家”或壟斷性轉移的行政職能。
藥企慷慨解囊,看重的竟然是“醫生通訊錄”,曲徑通幽,不言而喻。至于資格考試、職稱晉升等,竟然也牢牢攀附于行業協會的獨家效能,更足以印證其運營與存在的詭異。據說自點名后,中華醫學會官網首頁及學術活動版塊,已搜不到相關學術會議的企業參會通知。一個行業協會,能量大到在行業內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恐怕就不只是會議斂財那么簡單。譬如它的圈子化,對中小微型醫療衛生企業來說,不啻另一道行政門檻;又譬如分會領導往往是主管部門退下的官員,終于可以“做一些擔任公務員時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此般勾兌術,權錢恐怕都難以自證清白。
倒不是因為審計署點名了,輿論才跟著痛打落水狗。事實上,早在當年牙防組東窗事發,中華醫學會就曾多被詬病。只可惜,最終不了了之。如今,板上釘釘的審計報告出臺,潛規則被起底,究責程序自然不該閑著。更大的疑問是,類似這種“戴市場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業的轎子,收企業的票子,供官員兼職的位子”的行業協會,活生生扮演著“二政府”的角色,為何不能集中清洗呢?
此前,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等,曾被媒體曝光通過“賣獎牌”或“頭銜”獲利;而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一個副會長的頭銜,就被曝光要價高達數十萬元;還有“最牛行業協會”——長沙市建筑業協會建筑施工設備租賃分會,要求每個企業需繳納會費及“行業自律履約保證金”2萬元,否則就無法經營。凡此種種,靠利益輸送而存在的行業協會,已經走火入魔。
“一業一會”的格局是該轉身了,更該檢點自律的,是游走在協會里的權力之手。眼下而言,起碼要查查還有多少“醫學會們”在靠獨家斂財,還有多少權力的影子靠扮演掮客角色惡化著行業生態。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華醫學會醫 違規收費 評比表彰 有償提供信息 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