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農民變“市民” 廣東省政協委員:教育社保應先行

2014年06月16日 15:14
分享到: 

  農民變“市民”,教育社保應先行

  羊城晚報記者薛江華實習生底雪源通訊員賴南輝

  廣東是農業轉移人口第一大省,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異地務工人員約有2700萬,其中省內戶籍1040萬人,省外戶籍1660萬人。近日,省政協十一屆六次常委會議召開,會議圍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議題進行專題議政。之前,省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分赴廣州、深圳、佛山等市開展調研,并赴江蘇省考察學習,還函請汕頭、湛江市政協組織調研并提交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專題調研報告。

  政協委員們紛紛認為,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起步較早,各項工作全面推進,特別是在穩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有序安排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積極開展教育培訓促進就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推進工作中做出調整。

  來粵讀中學人數將激增

  省政協的調研報告指出,從2013年春季學期起,廣東省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免費義務教育補助范圍,出臺隨遷子女中考、高考政策。目前,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在校生近400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32.7%,其中超過半數進入公辦學校就讀。

  然而由于隨遷子女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受教育資源制約,當地公辦中小學只能接納部分隨遷子女入讀。珠三角9市中,廣州、深圳、東莞、中山四市非廣東籍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低于50%。從全省看,208萬非戶籍學生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也僅占52.4%。經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在廣東就讀初高中的外省籍隨遷子女在校生人數幾年內將會增加100多萬人,這就意味著至少增加幾百所2000人規模的中學。

  同時,隨著異地高考的逐步放開,廣東高考人數增大,但是國家下達的招生指標少,造成重本高校錄取率持續墊底。2013年一本院校計劃錄取率為5.93%,低于全國10.13%的平均水平。

  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過程中,教育問題是委員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農村孩子上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全部免費,但是由于財政補助不足,使得很多學校無法繼續支撐辦學,政協委員胡社軍認為,應該加大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技校的財政支持。同時,由于行政區劃的調整,原本是農村的人口,變更為城市人口后,無法繼續享受免費讀中職的政策,希望可以給予一定的關注和考慮。而對于從事學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大學生創業的人群進入城市戶口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一些地區出現“非轉農”

  調研報告指出,今年5月1日起,廣東實施不分戶籍、終身補貼的均等化勞動力技能培訓制度,將補貼對象擴大到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在粵務工城鄉勞動者。基本實現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覆蓋,養老保險關系、流動就業人員醫療保險關系實現省內轉移接續。2013年全面實現居民養老、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基礎養老金提高18.2%,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達19.1%。政府逐步將異地務工人員及其隨遷親屬納入城鎮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立不分戶籍、不分經濟類型和用工形式的事業保險制度。

  省政協調研發現,有些城鎮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不到位。一些地區對農業轉移人口仍然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甚至差別對待,權利不等,造成一些農業轉移人口不愿落戶城鎮,甚至出現申請“非轉農”的現象。

  省政協建議,各地政府要提高對農業轉移人口的服務意識,提高保障水平,讓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務。

  公共財政分擔機制未建立

  調研報告指出,在戶籍制度方面,廣東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改革,比如放寬了城鎮入戶條件,實施積分入戶制度,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積分制入戶60.2萬人。而居住證“一證通”的制度,使得持證人可以在居住地辦理駕駛證,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各地以居住證為載體,不斷擴展居住證的登記、服務、權利功能,為持證人提供均等化的就業培訓、住房、子女教育、醫療保健、計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至2013年底,全省累計發放居住證4687萬張。

  省政協調研發現,雖然廣東目前已逐步放開了健康教育、疾病防控、預防接種等公共服務項目的戶籍限制,但一些地方政府還優先考慮城鎮戶籍人口利益,忽視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權益、訴求,或是思想認識不足。片面認為“要人手不要人口”,將于農業轉移人口的關系簡化為“勞務關系”,或是處于觀望等待、被動落實的狀態。

  為此,省政協認為,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成本共擔、協同推進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是勢在必行的。合理確定各級政府職責,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進一步完善對市縣轉移支付機制,在轉移支付測算中充分考慮非戶籍常住人口因素,逐步建立與市民化掛鉤的轉移支付制度。

  然而,公共財政分擔機制尚未建立。流出地政府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公共服務經費沒有隨著戶籍的轉移而流轉,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給流入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這也使得農業轉移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受到限制。

  產業園中本地勞動力居多

  調研報告指出,廣東實行“雙轉移”的發展戰略,不斷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促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支撐和承載能力的產業集聚區。而產業園區的發展為當地農業轉移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40個省產業園吸納就業累計達到70.33萬人,其中本地勞動力47.9萬人。

  省政協建議,產業園區要加快發展服務經濟,擴大就業規模。圍繞勞動力轉移功能區和產業布局,建設區域勞動力轉移示范區。充分利用高技能人才補貼政策和省級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轉向補助資金,鼓勵企業與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同時,把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和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采用公租房、租賃補貼等方式改善異地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在異地務工人員較多的產業園區集中配套建設單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

  各地城鎮化水平差異較大

  政協常委會委員們就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委員認為這一項舉措不應操之過急,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慢慢推進。

  中國民主建國會廣東省委員會的陳彥伯認為,市民化是城鎮化進程的核心問題,廣東省的城鎮化條件較復雜,同時各地城鎮化的水平也不同。珠三角城鎮化水平達到83%,而粵東、粵北、粵西分別為47%、36%、27%。如果沒有解決城鎮人口的醫療、衛生、教育等基本問題,便會產生矛盾,因而市民化的結果不可強取。“如果可以將城鎮化的問題就地化,給當地城鎮以政策優惠,鼓勵當地的城鎮化發展,而不是鼓勵農業人口涌向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這樣可以更好的推進城鎮化的發展”。

  建議

  降低落戶門檻

  調研組為推進市民化進程的發展,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增強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共識,加強頂層設計,實施分類指導,突出改革重點。

  ●建議省委、省政府編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出臺具體工作意見。建立省級統籌協調機制;創新人口服務管理制度;加大省級財政統籌力度。

  ●建議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明確市縣承擔的職責任務,包括降低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門檻;加快解決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積極解決農業轉移人口住房需求;完善農業轉移人口社區服務體系。

  ●建議省委、省政府積極向中央有關部門爭取更多的支持。積極爭取中央政府加快修訂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關系在地區間的轉換、流動和接續機制,增加對農業轉移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資源投入,完善農業人口轉移涉及的法律法規。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轉移 人口 農業 市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