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棱鏡門”蝴蝶效應顯現 國產服務器出貨量首季增18%
美國實施電子監聽的“棱鏡計劃”曝光后對信息產業的影響正逐漸發酵。
近日國務院表示,將審查在中國運營的科技企業,近期政府陸續在各個方面給出應對措施,主要是信息產業的國產替代。不久前,有消息稱,中國官方正在研究和評估IBM大型服務器在國內金融領域的壟斷性地位是否會對國家金融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將采取措施,逐步擴大國產大型服務器在商業銀行的應用。
來自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廠商的服務器出貨量大幅增長,受益于亞太地區出貨量同比增長18%,而其他地區的出貨量均同比下降。
行業分析師帕特里克·莫爾海德表示,近幾年服務器采購趨勢發生了轉變,中國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目前正在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并通過本地廠商,而不是國外的大公司采購服務器。而國際廠商類似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的公司則繞開了服務器廠商,直接從廣達和英業達等廠商采購硬件,造成了美國地區服務器出貨量的下降。
但多個行業的IT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核心系統要實現國產替代并不容易。“國產替代還需要時間,并且因為系統較為復雜,企業進行更換也不是一朝就可以完成的。”一銀行內部人士說。
增長迅猛
長期以來,具有明顯技術和渠道優勢的外企在中國計算機設備等高科技領域占據巨大市場份額,如IBM、EMC、甲骨文等一批知名外企。服務器市場方面,IDC數據顯示,IBM Power Systems在中國Unix服務器市場份額連續15年穩居第一,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已達到76%,意味著目前在Unix服務器市場IBM一家獨大,2~3年內將很難出現對其有威脅的競爭對手。
但近年來發生了變化。
“這樣的趨勢部分是由于中美之間的信息安全爭端,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國產服務器更便宜。”Gartner分析師指出,中國企業正在建設基礎設施,這推動了對服務器的需求。而在亞太地區的其他市場,對不知名廠商的服務器需求也在增長。這一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廠商華為和浪潮電子,這兩家公司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僅次于惠普、戴爾和IBM。
華為的服務器出貨量進入前五已有一年多時間,而浪潮則是首次躋身前五。浪潮開發刀片服務器、機架式服務器和超級計算機,并由于參與中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開發而知名。
Gartner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浪潮的服務器出貨量為80929臺,同比增長288.7%。華為的出貨量為85919臺,同比增長61%。排名第一的惠普出貨量為534652臺,同比下降7.9%。戴爾的出貨量為464141臺,同比下降10.1%。IBM的滑坡幅度最大,出貨量同比下降27.8%,至166311臺。
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季度服務器市場營收同比下降4.1%,至113億美元。惠普、IBM和戴爾的營收分別排名前三,但均呈現環比下降的趨勢。
能否順利接棒?
目前在國內的重要行業中大量采用了外國跨國公司的軟硬件,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Oracle和微軟,“八大金剛”盤踞在各個領域。
一位金融機構IT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國內銀行90%的核心系統都是IBM的。
早在2013年初,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信息科技風險管理2012年會暨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高層指導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就提出自主可控戰略,要逐步破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難題。
不過,多位金融機構人士認為,銀行業核心系統要“去IBM”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首先,國內缺乏可替代技術;其次,銀行更換核心系統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通信行業也面臨外企的捆綁與影響。
有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電信行業要想“去IOE”,就得更換系統,就得把現有的數據導入到新的系統當中,而現在運營商的數據多、復雜且混亂,每個省都有一大堆各自的系統,省內系統之間未貫通,各省系統之間更是毫無關聯。某個運營商的省公司計劃上大數據系統,但經過了9個月的努力,僅僅是完成了最近半年的寬帶上行數據的整合工作,數據多、雜、亂的特征可見一斑。
據媒體報道,27日,國內企業浪潮集團公布了一項內部市場計劃“I2I”(IBM to Inspur),這是浪潮集團針對IBM市場、IBM營銷體系展開的全面滲透、切入、接管的一項市場推進計劃,涉及通用服務器、主機系統、云計算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產品線,涵蓋行業拓展、優渠開發、項目遷移、人員接納等多項細分計劃。
“國產公司從實力上也在努力和國際接軌,如果是非核心系統,例如一些客服軟件,或者其他方面的硬件,應該比較容易實現國產替代,但是如果是核心系統,依舊面臨很大問題。”上述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運營商的IT系統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對IBM和Oracle形成了很強的依賴性,要轉換國產,首先在觀念上就很難轉變,對其自身IT維護人員的挑戰和犧牲非常大,還缺少決策層面的支持。
編輯:曾珂
關鍵詞:棱鏡門 國產服務器 服務器 IBM 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