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新聞分析:中俄天然氣管道歷經十余載終結碩果
新華網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安蓓、趙宇、王希)歷經十余載,中俄天然氣管道談判終于開花結果。中俄兩國政府21日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兩國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
“這是中俄能源戰略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說。
根據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我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
合同約定,主供氣源地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石油負責我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專家李中海說,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終瓜熟蒂落,是中俄關系合乎邏輯的發展。
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將把來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天然氣資源輸送至我國東北入境。這條管線將與已經投運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構成我國油氣進口東北戰略要道上的天然氣進口大動脈。
“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的最終落實,意味著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布局基本完成。”劉毅軍說,我國天然氣進口東北、西北、西南及海上四大通道的布局最終敲定,有助于實現天然氣進口的多渠道、多來源與多品種,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李中海認為,這標志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從構想向現實邁出重要一步。進入中國這一龐大、穩定的市場,對俄羅斯經濟持續增長,特別是拉動遠東地區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中俄天然氣合作的探討啟動于上世紀末我國天然氣市場剛剛發展之際,歷經十余年之久。管線的走向、資源的落實、乃至價格如何確定,都成為談判的焦點。期間,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國際能源市場劇烈變革,中俄兩國內外部因素均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條管線目前設計輸氣量不算大,但對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說,在中亞天然氣既向東方又向西方供應的基礎上,俄羅斯氣源也實現了同時對歐洲和亞太市場的供應。這將使歐亞大陸天然氣市場更加均衡,消費者和供應者利益也趨于均衡。
劉毅軍認為,這條管線的落實,將使我國天然氣市場與歐洲市場連接。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中,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市場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每年380億方進口天然氣資源將進一步滿足我國對于清潔資源的渴求。此次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我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并將通過管道聯網,平衡全國供氣格局。
為治理嚴峻的大氣污染,天然氣成為我國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重要選擇。根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統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167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9%,成為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而未來數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可能繼續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長。
這條管線的建成,將加快全國基礎性骨干管網的建成,并拉動天然氣管道沿線的民生就業和經濟發展。
“這必將對我國加快推進天然氣產業市場化改革進程,推動實施具有競爭性的結構性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劉毅軍說。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中俄天然氣供應協議 中俄天然氣協議 中俄 天然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