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中國意象香馥巴黎
蘇武牧羊(雕塑)鮑海寧
皖南迷境異幻時(中國畫)陳輝
高原陽光(中國畫)田黎明
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在中法兩國開啟了一場場異彩紛呈的視覺盛宴——2014年1月始,“中法藝術交流展”“開拓者的遠見和智慧——中法建交50周年回顧展” “名館·名家·名作——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等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相繼開幕,為中法藝術家構建起對話的平臺,讓中國觀眾得以重溫中法建交歷史、感受法國美術思潮的變遷。同樣,在法國,“中國之夜”于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日在巴黎大皇宮點亮,拉開了法國官方慶?;顒拥男蚰?。3月,伴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訪問法國的腳步,中國美術綻放巴黎——26日,“藝術巴黎”藝術博覽會在巴黎大皇宮開幕,中國被特邀為主賓國,京滬港等城市的10家畫廊參展,90多位中國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已故旅法華人藝術家趙無極、朱德群的作品聯袂展出,繼美國紐約軍械庫藝博會聚焦中國之后,中國美術再次成為2014年世界畫壇關注的焦點。隨后,“中國意象——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作為中國美術館與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家級美術交流展于27日至30日在巴黎大皇宮二層榮譽廳展出,與一樓“藝術巴黎”的世界各國藝術相呼應,并以中國當代水墨和雕塑藝術的獨立呈現,整體映現出根深葉茂、生機勃發的當代中國,受到了法國文化界的廣泛關注與贊譽。
傳統轉型中的現代氣象
如同巴黎大皇宮以古典主義與新藝術主義的結合,構建起古典宮殿與鋼鐵、玻璃構造的和諧、恢弘與獨特;如同展覽期間法國當代藝術家米歇爾·舍瓦利耶的光影作品《世界的起源》投射在大皇宮外墻上,古典建筑形制與現代光影相碰撞產生的斑斕與奇特,以“中國意象”為主題的“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向法國公眾所呈現的是既具東方意蘊又突破傳統程式、具有強烈現代色彩和個性特征的中國當代美術風貌。80位中國藝術家的80件中國畫與雕塑作品,以不同的板塊錯落有致地陳列,不同的藝術題材、形式、材質與裝飾典雅的大皇宮榮譽廳相輝映,為法國觀眾帶來中國藝術獨有的審美體驗。
法國國家美術協會主席米歇爾·金、法國藝術家之家協會主席雷米·阿龍、法國羅丹博物館館長卡特琳·舍維羅等法國文化藝術界人士均對展品的學術水準以及展覽的設計大加贊賞,稱贊這是一個國際水準的展覽,在大皇宮榮譽廳這一頗具標志性的殿堂展示中國美術精品,兩者相得益彰。米歇爾·金還饒有興致地與在場的藝術家探討了“意象”一詞的具體含義,連連贊嘆:“中國藝術真是玄妙而神奇!”
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所說,今日中國,盡管各種媒材的藝術形式都獲得了充分發展的土壤,但是中國的水墨藝術卻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突出地展現出時代的新變、中國雕塑則在東方與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形成創造的景象,通過這兩種藝術的當代狀況,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時代發展和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文化追求。這正是此次展覽選擇水墨與雕塑來表現中國意象的原因所在。
“中國意象”的主題,也因此被賦予了多重的含義:它既是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展示,也是對中國藝術寫意精神和意象造型法則的弘揚,兩者相互交融,盡在當代中國美術的現代承變之中。這也是此次展覽策展人之一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在選擇中國畫作者和作品時秉持的理念——要用新的筆墨語言描繪新世紀、新景觀:山水畫要在觀念上繼承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以鮮明的個性語言構建具有時代感的精神家園;人物畫既要具有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又要塑造出有血有肉的現代中國人形象,表達出深沉的人文關懷;花鳥畫要在抒發現代人情感的同時突破傳統程式,賦予傳統筆墨以時代新意。雕塑作品的選擇同樣突出了“中國意象”的表達和古今融通的創造,表現出多元化的藝術面貌。
展品的學術質量得以保證,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此次展出的作品以中國美術館館藏品為主。中國美術館以收藏近現代中國美術名家作品為主,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開創性的優秀作品,多數都藏于該館,收藏的作品種類、質量等在國內美術館獨占鰲頭。
在參展作品人物畫題材的選擇上,馬書林還特別考慮到新中國美術少數民族題材創作的繁榮,意在讓法國公眾領略中國56個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以及今日中國56個民族和諧共處的美好景象。
外國影響下的中國開拓
在以往諸多對外交流展中,許多策展人會選擇國際雙年展和國際拍賣市場比較認可的中國當代藝術,作為與世界交流的藝術語言。此次展覽則不同。它選擇的是中國畫和雕塑,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雖然有時代新風,但也足夠傳統、足夠中國的藝術作品。一方面,這體現出今日中國美術面對世界、面對自身藝術傳統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國文化面向世界的開放性以及吸納、融會、再生的能力。
毋庸諱言,20世紀中國美術,經歷了在外部世界的影響下,特別是在西方文化影響下艱難蛻變的現代進程。自20世紀初,一批批中國留學生東渡日本、遠赴法國、公派蘇聯,只為那個時代的強國之夢。為了尋求改造社會的知識和真理,同時受工讀思潮的影響,大批青年于20世紀上半葉投入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之中。這一時期留學法國的不僅有周恩來、鄧小平等革命家,還有顏文樑、徐悲鴻、潘玉良、林風眠、滑田友、吳大羽、常書鴻、劉開渠、龐薰琹等畫家、雕塑家。留學后陸續回國的藝術家,大多執教于各美術院校,秉持教育救國的理念,或創辦學校,或建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或探索美術創作中西融合之道,對新中國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成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奠基者。
特別是在徐悲鴻、林風眠歸國之后,法國的美術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在中國美術現代學院式教育中產生了重要影響。兩位教育家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美術創作兩方面的影響也最大:徐悲鴻取法西方古典寫實繪畫,力倡用“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強調“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一代“新國畫”誕生。他的寫實主張和從蘇聯引進的“現實主義”并為一體,成為新中國美術的主流;林風眠汲取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代繪畫的營養,并與中國傳統水墨和意境相結合,其藝術理想和藝術實踐影響深遠。20世紀畫壇極負盛名的一大批藝術名家,都曾是徐悲鴻或林風眠的學生:吳作人、張安治、孫宗慰、馮法祀、艾中信、宗其香等都曾是徐悲鴻的學生;李可染、王朝聞、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曾是林風眠的學生。同時,張充仁、朱德群、趙無極、熊秉明等一批中國藝術家長期留在法國,也為世界藝術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活力。
了解了這段西學東漸的歷史,對于此次展覽,對于具有現代氣息的展品,才能產生進一步的認知。此次展覽策展人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將此次當代中國美術走進法國巴黎大皇宮,視為“通過藝術走親訪友”,他認為“文化的姻親關系已溶化到血脈中”。的確,徜徉在展廳里,寫實主義的影響顯而易見,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立體派等歐洲現代派繪畫的影響也若隱若現,均與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以及對中國當代社會的表現融為一體,難分你我。這是中國美術在新時代面向世界的能量吸納與藝術開拓。
“如今,更多的中法藝術家往來于兩國之間,兩種文明、兩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給兩國藝術家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靈感。”常年為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之橋而忙碌的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柯志華感慨,“文化交流的積極作用如雨露潤物無聲,因此我們力圖用藝術構建文明對話之橋,服務于中國文化‘走出去’、把世界優秀文化資源‘請進來’”。
以何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文明、用何種方式打動世界,近些年在國際交流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在參觀展覽之后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級美術館到巴黎舉辦此次展覽適逢其時,對促進兩國的文化交流、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兩國人民的友誼具有積極作用。“中法都是文化大國,中國文化事業發展得非???,也有自己的特點,需要和世界交流,需要和法國這樣的國家交流,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相信,未來中法兩國的交流與合作,將如巴黎香榭麗舍大街沐浴在春光里的兩國國旗那般和諧、絢爛,中國美術走向世界的腳步也將愈加自信而堅定。
編輯:付裕
關鍵詞:中國 美術 藝術 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