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放學后,去哪兒?
——上海試解“小學生放學后看護”難題
每天下午4點,上海市長寧區北二小學放學的喧鬧剛過,留下的一群孩子聚在教室里看書、做作業,或是低聲聊天,等待著家人來接。
北二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弄堂學校”,地處城鄉接合部,隨遷子女較多。學校的調查顯示,大約有10%左右的家長放學后不能及時來接孩子。針對家長的迫切需求,這樣的免費看護服務從2009年就已開始,由學校50多名老師輪流擔當看護志愿者。
事實上,“放學后去哪兒”的問題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不少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今年新學期開學,上海市教委向社會承諾:全市所有公辦小學為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放學后看護服務。此舉引發社會關注。放學后,到底誰來管?怎么管?能不能管好?
是看護不是“辦班”
20世紀末,“晚托班”曾在上海的小學里普遍存在,但衍生出諸如變相補課、收費,以及教師辛苦白做還被社會誤以為從中獲利等負面現象,2006年上海市教委全面叫停“晚托班”收費。
盡管學校停辦了晚托班,但放學后學生去哪兒的問題依然存在。2009年,經細致的調研后,上海長寧區啟動“愛心晚托班”項目,率先實現全區所有公辦小學全覆蓋,為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集中、無償的學生放學后看護服務。
“我們首先明確,晚托班不是辦班,不是教學的延伸,只是提供下午放學后的看護服務;其次,遵循家長自愿原則,采取家長申請、學校審核、統籌安排的模式,參加晚托班的孩子相對固定,便于學校管理;最后,公辦小學開展放學后看護服務,不得向家長收取費用。”上海長寧區教育局副局長邵春安說,愛心晚托班的目的只有一個,解家長的后顧之憂。
長寧區的“愛心晚托班”啟動時就明確,看護點在學校,學校承擔管理的主體職責,同時組織動員社區、家長志愿者、專職社工為補充,逐步形成“學校、家庭和社區”三位一體的共建結構。
是服務不是義務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上海一些區縣,由于放學后看護服務機制尚未理順,缺經費,缺人手,一些校長感到棘手,一些老師直言太累。
“我們強調的是,這是一項放學后看護服務,是學校為民服務項目之一,也是學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一項舉措,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上海市教委巡視員尹后慶說。
在全國各地不少城市,由于缺少規范的放學后看護服務,一些無資質的機構和個人乘虛而入。在離學校近的小區里租個三室兩廳,掛個牌子就開始招生。收費混亂不說,衛生狀況、甚至最基本的安全管理都做不到。
在邵春安看來,學校愛心晚托班尤其要關注安全問題,必須抓好每個細節的管理。對以教師志愿者為主體的學校,看護服務對教師教學研究時間的占用也是考量因素之一。“家長們信賴老師,希望老師管理晚托班,但全部由老師承擔顯然不現實,需要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制度設計。”
家庭教育不可替代
2013年,浙江省教育廳出臺指導意見,鼓勵當地小學爭取政府經費支持,籌劃小學放學后無人照看家庭學生的“托管”工作。各地教育局應主動聯系文明辦、民政、社區等部門,多方聯手共同開展“托管”服務。
不少省市都在探索求解小學生放學后看護難的問題,上海此次提出的目標、路徑和時間表則更為明確。尹后慶說,學生看護工作屬于社會服務范疇,也可采用由各區縣、街鎮社區學校或其他社區服務的公益性機構承辦等方式進行,承辦單位負責落實場地、安排人員、組織實施、支付費用等看護工作的管理。
邵春安說,長寧正在著手將放學后看護服務的拓展和學校發展相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城市少年宮等場館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小學在晚托班組織一些富有特色的活動,讓孩子們放學后過得更加有趣。“不管怎樣,放學后的看護服務,不是學校教育功能的延伸。我們更希望家長能多陪陪孩子,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替代不了的作用。”邵春安說,“但凡可能,讓孩子少等一會兒,每天多陪孩子一會兒,孩子會更健康、更快樂。”(本報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看護 放學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