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浙江“千萬工程”惠及2.6萬村
鄉村因治更美麗
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自2003年啟動實施以來,已完成2.6萬個村的綜合整治,鄉村環境翻天覆地。重硬件提升,更重以文化人,浙江鄉村整治工程注重培育高素質新農民,讓“千萬工程”的金名片更加熠熠閃光。
“種文化”帶來鄉村和諧
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新昌縣沙溪鎮下蔡岙村,因為這個越劇發源地常年都有味正、動人的越劇表演,讓人為之沉醉,甚至落淚。而在臨海括蒼張家渡村,當地農民幾乎都會“臨海剪紙”這門傳統手藝,既傳承文化,又美化了生活。
舞龍燈,農家戲,新田歌……2007年開始,浙江村村“種文化”,吸引了成千上萬鄉親投身其中,流傳千年的鄉土文化,煥發出新時代的魅力。
杜黃新村是諸暨一個普通鄉村。除了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村里的墻上被村民畫滿了“求知若渴”“臥冰求鯉”等宣揚傳統美德的圖畫。當地干部說:“鄰里糾紛少了,賭博沒有市場了,村里凝聚力更強了。”
浙江省委宣傳部長葛慧君認為:“多一個廣場,少一個賭場;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圍形成了,村民便在潛移默化中文明起來。”
講文明改掉千年陋習
“山頭月影留書院,水外雞聲近竹林”。初春來到浙江省安吉縣彰吳鎮玉華村,村口一副對聯顯出濃濃的文化味兒。進村,路邊一樹白梅開得正旺,竹林外流水潺潺,雞鳴聲隱隱相聞,正是一幅美麗的田園圖畫。
美麗的感覺更來自清潔。溪流中不見一個塑料袋,路上沒有一片垃圾,農民家門口,柴火碼得整整齊齊,水池邊一塵不染,讓人不禁贊嘆:在城里,怕是也沒有這樣整潔!
“現在我們農村的文明狀況,有些還超過城里呢!你看,我們這里都實行垃圾分類了!”彰吳鎮委書記陳旭華帶著幾分得意。
還真不是吹牛,村道邊、每戶農家門口,都整齊排放四種顏色的塑料桶。“黃色是不可回收垃圾,紅色是有害垃圾,綠色是可回收垃圾,我家的黑色垃圾桶在廚房里,專裝廚余垃圾!”62歲的村民李全順說,干干凈凈的地,自己看著都舒服,誰舍得往上亂丟東西?
安吉縣不是特例。十年“千萬工程”持續推進下,浙江不但收獲了村莊面貌的天翻地覆,更改掉了農村的千年陋習。紹興縣富盛鎮北山自然村村民陶惠龍說:“多少年來,村民都習慣一揮掃帚,把垃圾直接從自家門口掃到河里。現在,沒有人隨地亂丟一個煙頭、一個瓜子殼!”
新時期有了“精神家園”
雨天,浙江嵊州市西鮑村的文化禮堂蕩漾著歡聲笑語,村里的文藝小分隊自編自演,臺下村民邊觀看,邊鼓掌,邊評點。
“物質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2013年開始,浙江把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列為當年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設標準和建設規劃相繼出臺,依托村落里的舊祠堂、閑置校舍、大會堂,就地改建,計劃全年建設文化禮堂1000個。
西鮑村里,文化禮堂可謂是全村最“豪華”的建筑了。村史室,陳列著西鮑村的歷史、名人、掌故;禮堂里貼著一張“五榜”,分別是福壽安康、喜結良緣、軍營 建功、金榜題名、開蒙啟智,每一欄都貼上村民的照片。有了這張榜,村民自家大事,也成了全村喜事,老人祝壽,全家聚到禮堂前拍張全家福放上去;新媳婦進門,也來文化禮堂舉辦儀式。
剛過完80壽辰的張云周老人很自豪:“這么一來,村里人都越來越有歸屬感!”村書記童開華很感慨:“人富 了,錢多了,精神追求不能少。子女對老人孝不孝敬,村民有空是不是賭博喝酒,都得靠文化潛移默化,才能有好風氣。所以我們拿全村最好的房子做成文化禮堂, 好比是全村人的精神家園。人有了精氣神,就能積極向上,你說是不是?”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文化 村民 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