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良心測試”測不出公共安全和道德水平
深圳一名青年女子當街暈倒,因搶救不及時死亡在地鐵口,使得“路人跌倒無人扶”再次成為人們心頭的焦慮。此刻,當地一家媒體派出記者兵分三路在路邊“假摔”,在一旁拿著攝像機記錄路人反應。
這種“良心測試”,頗有幾分“狼來了”的味道。實際測試中,在廣場、車站、校園三個地方“假摔”的記者,都相繼被路人扶起,或者被喂藥、送醫院。故事的結局似乎還不錯,甚至令人感到溫暖。
但是,正如網友所說,“你用謊言去驗證謊言,只會得到更多的謊言”。這樣的“釣魚采訪”,不僅在新聞職業倫理上是有瑕疵的,實際上也測不出社會道德和公共救助水平。
路人跌倒是否有人扶,跟社會道德和誠信環境有關,也跟當時當地的具體情境有關,不能一概而論。因此,這樣的測試本身缺乏說服力,也存在道德風險:如果有人主動扶,似乎說明社會道德水平還不錯;要是沒有人扶呢?結果是不是更讓人沮喪。況且,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并非必需的“欺騙”基礎上的。
當我們要探討“路人跌到怎么辦”問題時,這個“良心測試”能起到作用嗎?或許,拾金不昧可以測試,路人跌倒可以測試,甚至小孩走失也可以測試。但是,如果是車禍、著火、高空墜物呢,又如何模擬測試?難道在城市公共空間發生的意外事故,都需要靠“路人甲的良心”來兜底嗎?
答案是否定的。路人的良心和善意固然可貴,但不應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唯一防線。深圳女子暈倒后,3分鐘后有市民告知地鐵工作人員,但因沒人會搶救而錯失生還機會。我們探討這一事件時,不應該過度糾纏于“人心冷漠”和路人的道德水平,更應關注如何普及自救互救的知識技能,如何提高專業救援的響應效率。
譬如,要求廣場、地鐵工作人員掌握“黃金4分鐘”的急救常識,遇到類似事故時不再驚慌失措;組織更多人參加應急救援培訓、讓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識和能力。這才能帶來應急和公共安全水平的提升,讓生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再如,讓地鐵站與附近社區醫院聯動,讓已經遍布街道、社區的“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不僅可以用于發現、處理社會矛盾,也能把普通人遭遇不測的情況納入響應范圍。讓這個名噪一時的城市管理創新,不僅可以“治理用”,還可以“救命用”。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道德 水平 路人 良心測試 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