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誰為城市買臺空氣凈化器?
這幾天每次掀開窗簾都失望一回的京城百姓,今天終于能享受碧云天的驚喜。西城區馬甸橋附近一所小學的家長劉女士稱,23日接孩子放學時,發現教室里有一扇窗開著。回家后有家長在群里說起這事兒,大家就問能不能集資給教室里買個空氣凈化器。讓她意外的是,提議不到3個小時,就有35位家長積極響應,最后全班44位家長平均每人湊錢70元,為孩子的教室買了臺空氣凈化器。
冷空氣來了,重霾散去了。一場雨、一片雪、一陣風,城市的臉色終于清爽了起來。這也再次讓人聯想起環保部部長對中國農村污染現狀的概括:“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城市霧霾治理,無論是應急預案、抑或是長效治理,眼下看來,顯然還不如老天爺可靠。
再苦不能苦孩子。面對霧霾蔽日,大人也就算了,孩子抵抗力弱,似乎空氣凈化器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北京,很多城市的學校或家長,都不約而同想到了這樣的創意。譬如在保定師范附屬學校,每間“會呼吸的教室”里都有兩臺壁掛空調一樣的機器,通過灰色塑料管道與室外連通,墻上有一個與之相連的拳頭大小的監視器,上面清晰地顯示出當前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以及粉塵顆粒物的含量。又譬如在上海,不少家長開始發起購買空氣凈化器送進教室的倡議,行動迅速者甚至直接買下送到了學校。不少企業也加入“清新校園行動”中來,2013年下半年,就已有企業向四川、山東、江西、河北等4個省份的17所貧困學校捐贈103臺空氣凈化器。據悉,此捐贈活動還將持續進行至2015年。
只是,社會用心良苦,但送凈化器進校園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者,首先是“用電安全”的現實瓶頸。與教室里安裝空調類似,適用于一個教室面積的空氣凈化器功率相當大,如果所有教室同時使用,學校正常的電化教學恐怕都會因為電網超負荷而歇菜。二者,凈化器不像空調,前者涉及的是健康權益,后者是享受層面的事情。如果在資源配置上不能處理好“公平”的質疑,不管是家長送的、企業贊助的,都可能帶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后遺癥。譬如空氣凈化器本就不是教育硬件的“標配”,采購問題、使用問題、維護問題、網線問題、安全問題……都可能成為學校不能承載的問題。三者,常識而已,就算孩子在教室里武裝到牙齒,哪有不參加戶外活動的呢?且不說不流通的空氣究竟健康與否,即便從孩子的作息起居來看,“教室時光”恐怕也只是一天中的若干分之一,教室門外的空氣,如何拒絕?
孩子也好,大人也罷,面對大氣污染,誰都不是金剛不壞體的小白鼠。教室里可以裝空氣凈化器、家里也可以買空氣凈化器,甚至出門可以戴防毒面具——即便技術依賴果真能讓口鼻拒絕了所有壞空氣,禁閉在機械性空氣中的日子,果真洋溢著幸福而自由的氣息?正如環境專家所言,空氣凈化器雖可有效吸附顆粒物,但一些采用光觸媒技術的空氣凈化器還會產生臭氧污染,其對人體的危害并不比霧霾本身小。若濾芯不能及時更換、清洗,反而會造成二次污染。
面對霧霾,我們要思考的,是誰能為城市買臺“空氣凈化器”?紅色預警或者應急預案,都屬于事后救濟。只有從源頭上治理好大氣污染,只有人人時時對霧霾秉持生死警覺,制度或重拳才能真正成為好天氣的保障。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凈化器 空氣凈化 教室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