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統一戰線
第二次國共合作指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同中國國民黨結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 社會的主要矛盾。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 維埃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同年底,經過長征到達陜北的中共中央在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批判了黨 內的關門主義錯誤,通過《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建 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的進 一步變化情況,又發出致國民黨書和《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提 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組成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并 把“抗日反蔣”口號改為“逼蔣抗日”。此時,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也被迫對 其政策作出調整,對正在進行中的中日外交談判采取了比較強硬的態度;同 時調整了對蘇聯的政策。與此相聯系,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 打通與共產黨的關系”。這樣,從1936年初開始,國共兩黨間打破長期 對立的僵局,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秘密接觸。但這時的國民黨只是想借“合 作抗日”,達到“招撫”共產黨和“收編”紅軍的目的。蔣介石仍沒有放棄 “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因此,一面談判,一面繼續進行“剿共”。19 36年12月,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 兩黨間長達10年之久的內戰基本上停下來,為第二次國共合作創造了前提 條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國共兩黨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 廬山和南京等地進行了6次談判。經過7個多月的反復商談,國民黨終于同 意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共計4.5萬人, 在3個師之上設總指揮部,由朱德和彭德懷分別擔任正副總指揮;并承認陜甘 寧邊區政府。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布《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 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事實上宣布承認了 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
第二次國共合作,促成了全國人民空前的大團結,也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來源:《黨政干部統一戰線知識讀本》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第二次 國共合作 統一戰線 抗日 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