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北京政協立法協商關注大氣污染 提千條建議
北京市政協首次立法協商面對的是大氣污染防治這個熱點,激發了市政協上上下下的參與熱情,圍繞《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提出近千條意見建議,市人大經過研究,對法規草案的61條內容進行了83處修改。
面對北京日益嚴峻的霧霾天氣,今年1月下旬,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簡稱條例),這將為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而此前,北京市政協專門圍繞條例草案開展了立法協商,提出近千條意見建議,市人大經過研究,對法規草案的61條內容進行了83處修改。
這是一次立法協商的生動實踐,在北京市政協歷史上尚屬首次。“這項活動為拓展民主協商開辟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市政協主席吉林說。
活動始于2013年11月末,中共北京市委發函,請北京市政協對條例進行立法協商,并將協商結果報送市委。首次進行立法協商,面對的又是大氣污染防治這個熱點,這激發了市政協上上下下的參與熱情。他們立刻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動員會,還編印了數萬字的參閱資料,并將通知和材料發到每個委員手中。市政協32個界別全部參與,召開各界別座談會29次,大家爭相發言,無法參會的委員也以郵件、傳真、短信等各種方式反饋意見建議,有的黨派和界別還邀請了相關專家一起討論,港澳委員也專門在香港召開座談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每個委員都有話要說,因為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污染形勢。陳易新委員提到:有一次驅車從塞北一個農場回北京,“到進京方向的高速路上就看不到藍天白云了,天好像突然暗了”。身為律師的魯哈達委員參加無黨派人士座談時,在場的除了他并沒有法律專業的委員,但他覺得,這些非專業人士比他還激動,“大家都覺得這部法規必須出臺了!”
在負責具體協調工作的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吳玉華看來,大氣污染防治幾乎與每個界別都能產生聯系,比如對于醫藥衛生界,大氣污染事關人的身體健康,而對于經濟界的眾多企業,他們需要承擔節能減排任務。協商過程中,不少界別委員又去找自己界別的群眾征求意見,共青團界找了農村和城市的青年群眾,了解他們對條例中涉及生活污染條款的意見,北京各區縣政協主席又專門召開座談會,匯集了來自各區縣的聲音。這是一次廣泛、多層參與的協商活動,幾乎每一個條款都被討論過了。
立法活動的專業性很強,為了提高政協建議的質量,市政協成立了立法協商專家組,由環保專家小組和法律專家小組兩部分組成,他們單獨開展研討,并從委員上千條建議中梳理出“精華”。
專家的意見往往一針見血。北京市安監局副局長常紀文委員曾參與過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制定,他說,“立法思路是抓主要的、共識的問題,對于未知問題要留下法律上的接口和余地,要有包容性。”來自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的周繼東委員認為,條例應注意與上位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銜接。
市政協近98%的委員都參與協商,難免出現觀點沖突。在法律專家小組的一次討論中,圍繞草案中一個詞匯是否是正確的法律用語,四五位委員現場進行了激烈辯論,而這樣的場景在此次協商中屢見不鮮。讓不同意見在政協這個平臺上“交鋒”,這正是政協特色的體現。“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協商的過程就是集思廣益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形成共識。”吉林在市政協召開立法協商工作座談會中這樣總結。
經過近一個月的討論,市政協匯總整理出69條意見建議報送市委。委員們一致認為,北京的大氣質量與群眾的期盼、與首都的功能定位存在很大差距,考慮到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新的部署,在這次立法活動中應體現三中全會的要求,比如發展環保市場等。此外,條例“既要治標,又要治本”,且“防”比“治”更重要,委員們呼吁加強北京區域聯防聯治,拿出更多實際舉措。
第一次實踐得到了積極的反饋,這讓市政協對今后繼續開展立法協商工作充滿了信心。他們希望從中總結經驗,形成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長效機制。“我們先趟趟道兒。”吳玉華說。
編輯:付鵬
關鍵詞:協商 立法 市政協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