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年北京市公租房計劃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包括探索分類延長租期,給住房困難群體留出改善經濟狀況的“成長期”;此外,還將推廣公租房優惠購物一卡通,通過政府對商戶租金的“讓利”,讓商戶對持卡租戶給予優惠折扣,甚至零利潤。
眾所周知,公租房的需求群體,大多是收入較低、住房壓力較重的中低收入者或住房困難戶,這些人脫貧不易,脫貧后“再貧困”卻很容易,是政府、社會亟須重點扶持的弱勢群體。
基于此,北京推出的這些新政策,無疑有著積極意義:就目前租期看,讓公租房住戶三年里就攢夠錢買房并不現實,而探索分類延長租期,也能讓部分公租房住戶免于“因收入超標而退租——住房負擔壓力加重——再度返貧”的風險,拓寬他們的財富積累空間;而以“一卡通”為載體,將公租房租住資質跟就業扶持、購物優惠捆綁,也能切實改善其租房難、就業難、脫貧難等現實困境。
本質上,對部分租戶延長租期,也是公租房管理從注重“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轉變的體現。可以想見,在資質審核等配套機制完善的條件下,這類善政,勢必會惠澤不少弱勢群體。
但也要看到,上述措施,主要是著眼于“提標”,即針對公租房租戶保障水平的提高。而眼下,各地圍繞公租房的主要問題,仍在于其受惠面太窄。有些困難群體要么不具備申請資格,要么因僧多粥少,要排隊排到吐血。在此情境下,公租房要提升“惠民含量”,顯然還要“擴面”。這種“擴面”,包括擴大其保障范圍,也包括對公租房體系的擴充完善。
事實上,在部分發達國家,公租房模式的成熟運作,就涵蓋多層次、廣覆蓋特性。在加拿大,廉租屋分“公租屋”和“非盈利租屋”兩種,前者由政府直接經營、管理,租戶由政府機構挑選,而后者由非盈利機構負責經管,政府給予補貼,除此之外,還由所有入住家庭分攤股份、共同管理。這既縮小城市廉價住房供需缺口,也滿足了不同層次群體的需求。
在眼下,我國一些城市公租房難以物盡其用,原因就在前置性準入門檻過高:雖然戶籍門檻在放開,但繁瑣程序,如多重文件證明、“三審三公示”式審批、流程慢等,都將不少弱勢群體擋在門外。
所以說,從制定合適“收入線”、簡化程序、提高審核效率、擴充公租房層次等層面,來給公租房“擴面”,很有必要。就拿北京而言,若“收入標準”定得與民眾預期有距離,那不少租戶的“超標退租”煩憂就很難去掉,就算分類延長租期,也或是杯水車薪。而“一卡通”,覆蓋的仍是一部分人。歸根結底,公租房要發揮“托底”功用,還須努力“補缺”,“提標”的同時不忘拓寬其受惠面。